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2021年发布的《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(2019~2020)》显示,2020年青少年的抑郁检出率为24.6%,2022年再次发布的《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(2021-2022)》则显示,18~24岁年龄组的抑郁风险检出率高达24.1%,在所有成年人群体年龄组中检出率最高。可以说,青少年抑郁症已经成为常见的心理疾病,且近两年和疫情前比,有明显上升的趋势。
之前,广受关注的江西15岁少年胡鑫宇失踪案中,从警方公布的信息可以看到,胡鑫宇很可能也患上了抑郁症。遗憾的是,不管家长还是学校,对青少年心理问题都关注不够,也没有及时给予帮助和治疗。
这样的数据,这反映了哪些现象?哪些原因导致?

很多子女的厌学、抑郁,其实都和父母的指责有关。
我们作为专业解决厌学的心理咨询机构,真的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,并不是很乐观。
当然,我们也不认为很多出检抑郁的孩子,真的就是抑郁症了,更有可能是厌学症下的抑郁状态。
基本上来说,孩子的厌学抑郁状态,起源是学校,根源在家里。
父母往往不够重视孩子的心理问题,可能本来孩子就是回家需要父母的安慰,但是父母不仅不安慰孩子,还让孩子感受到更大的压力。

01 家长为什么很难重视孩子的抑郁症?
我记得有一个案例,孩子向我们求助:
“当家长知道我有抑郁症时,却还是一直说我的处处不好,指责我”
这样的家长非常多,体现在两个方面,一个是现在厌学症的学生,尤其是在青春期具有厌学症的学生,出现抑郁症,或者是自己认为自己有抑郁症,或者是诊断出来抑郁症的情况非常多。
为什么在这里非常啰嗦的,把有抑郁症讲了三次?是因为当前的抑郁症判断,主要还是通过填写抑郁症量表的方式来进行。
而对于这样判定方式的信效度,厌学症管心赢还是有一定的保留意见的。
第二个方面,就是那些有抑郁症的厌学症学生,他们的父母基本上都还是在不停的讲他们子女的不好。
因为很多的家长,已经习惯了这种不断去指责子女不好的场景。
而且,在这样的一个场景当中,子女感觉到的是【被指责和控制的痛苦】,但家长感觉到的,却是一种【关心与保护的正确感】。
就像是厌学症管心赢使用的组织状态疗法当中所提出的,家庭是一个封闭的系统,而在封闭的系统当中,因为空间的限制,所以成员很容易进入到一种过度的竞争当中,就是要用对方的错误来证明自己的正确。
而且,很多子女的抑郁,也是跟家长的这种不断的指责是有直接关系的。
因此,管心导师们,在很多次的厌学症咨询当中,明确的对父母,尤其是妈妈,在他们在咨询室还对子女进行指责的时候,当面时行面质性的提问
——如果必须在【证明自己正确】和【让子女感到快乐】两个当中选择一个,你会选择哪一个?
在这种明确的二选一的提问当中,很多的父母才会产生思考,啊,我的正确很多时候是跟子女的快乐产生冲突!
但遗憾的是,这样的提问,在咨询室,由咨询师提出是合适的。
在生活当中,由子女提出,却非但起不到效果,反倒会造成负面的影响。
所以,一个好的做法,是去找当地的心理咨询机构,进行家庭咨询。

02 为什么学校咨询没用?得全家出动?
在这里,管心赢建议,当孩子出现厌学抑郁的时候,一定要进行家庭咨询,而不是个体疗法。
因为个体咨询,往往是对子女进行的情绪安抚,没有办法解决源头的问题。
包括学校的心理咨询,为什么很难起作用?
因为学校的心理老师,根本没办法进行专业的心理咨询。
首先去掉一大批半路出家,不合格的心理老师,很多都是为了应付检查,设立了一个岗位,一些心理老师可能根本就不情不愿兼职,或者专业水平不够,心有余而力不足。
心理咨询,很容易变成心理教育,而且也很难遵守保密原则。
不是老师不想遵守,而是出了事情,学校没法负责,但是心理咨询首先就是要讲究一个私密性。
另外,心理问题,往往不是孩子有问题,而是孩子和周围的环境产生了冲突。
而处于青少年这个阶段,就决定了他们的处境,他们无法自主选择环境,学校环境不是由他们决定的,家庭环境更不是他们能决定的。
尤其是家庭环境,学校还能休学、转学,和父母的关系出现问题,难道还能换家长,难道还能塞回去吗?不能啊。这就很麻烦了。
成年人进行个体咨询的效果比较好,很大一个原因就在于成年人可以自主选择环境。
大家有没有发现,很少人因为工作问题而抑郁?因为大不了,换一份工作嘛。
换不了,或者怎么换,都过得不好,才会出现心理问题。
而父母是换不了的,青少年的心理问题,很大程度都是因为”家庭无法改变“。

03 父母没适应教育环境的变化
这里不是说,父母真的有什么大错,而是现代教育太长了、学业压力太大了、社会环境变得太快了。
像以前,可能孩子到了初中,就要开始考虑谋生的问题,到底是继续读书,还是去读个中专职业学校之类的,赶紧找份工作了,实在不行,是不是考虑继承家业回家种田了。
可能有矛盾,但是子女想想,忍这两年就过去了。
但是现在的社会情况,无论是上大学,还是职业教育,可能都要到20岁,22岁,才能说正在离开父母的管制,这就导致了问题。
很多父母在教育13岁的子女时,还是在用教育3岁小孩的办法去教育。
这不是父母有什么错,而是小时候,就是要严厉教育子女。
告诉子女,这不能吃,这不能碰,不要摸插座,不要去河边玩耍,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等等。
父母不够严厉,大家都会指责父母不够合格。
但是到了青春期之后,子女面对的问题,不能再用原来的办法去教育了。
比如,像孩子成绩不好,家长指责孩子不好好学习,有用嘛?没用。
为什么?因为孩子能够好好学习的话,孩子自己就做了。
而且现代的教育,其实课本的知识,只要上课认知听听,都能理解。
但是难在哪里?难在考试,难在竞争,难在别人优秀。
有第一名,就有最后一名,这是没办法的事情。
但是家长很难理解这种压力,孩子是失败了,不是犯错了,这是两码事。

因为大人厌蠢症,所以孩子厌学症!
孩子厌学的表现,学习困难管心难!
孩子厌学的原因,只管学习不管心!
孩子厌学怎么办?学习管心赢蜕变!
孩子厌学要管心,厌学管心不抑郁!
管心博士带领36位心理咨询师,解决家庭厌学症心理。
孩子厌学症,学习管心赢!厌学怎么办?管心赢蜕变!
管心博士在传统国学和管理心理学基础上,融合积极心理学,家庭疗法,TA沟通分析,认知疗法、催眠和心理剧等技术,形成学习管心赢法,快速管心厌学心理。
三流的家长管事,二流的家长管人,一流的家长管心!管事先管人,管人要管心,管心能管身!管心不逾矩,随心才所欲!越自律越自由,越管心越随心!
家长要做好管心榜样,找到管心导师,学会用心管孩子,管好孩子心。管心一定要分阶段,千万别跨阶段。根据六段心路历程来划分管心阶段,分的清楚,管的明白。
管心博士会把15年从事管理咨询和心理咨询经验当中,小学、初中、高中和大学阶段不同家庭的家庭管心赢法的管心咨询经验与您分享。
厌学 #厌学症 #管心 #管心赢 #家庭教育 #休学 #复学 #退学 #赢蜕变 #厌学的原因 #厌学怎么办 #管心赢蜕变 #心理咨询 #抑郁 #抑郁症 #厌学要管心 #厌学不要真抑郁 #管心博士 #心理资本 #青春期厌学症 #管心导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