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做什么都拖拖拉拉,要怎么改变这坏习惯?
厌学和本博士:
家长好好观察一下孩子,到底是不是真的孩子做什么事情都拖拖拉拉的。
比如,他在玩的时候,是不是也拖拖拉拉的?
一般来说,家长觉得孩子拖拉的大多数情况,是在孩子写作业,出门上兴趣班等等,几乎都是做自己并不喜欢的事情上。
他不想干,他当然拖拉啊,这太正常不过了。
你不想干的时候,你也拖拉,这是人性。
有的时候不得不吐槽一下,部分家长真的总是提出一些傻问题,为什么我的孩子不喜欢写作业?
这不是废话嘛,大多数成年人也不喜欢工作啊!
极少数喜欢自己工作的人,那是真的能有大成就的人。
所以,要解决孩子拖拉的问题,首先第一步,就是想到人性,想到自己的孩子是人,那ta就有人性的缺点。
这样想之后,孩子写作业拖拉是不是正常的?那肯定是正常的。
其实很多情况并不是孩子拖拉,而是家长总是催促,是家长的催促显得孩子拖拉了。
比如,家长问孩子,什么时候写作业啊?
孩子说,30分钟以后,他要玩一会儿。
然后为什么30分钟以后,孩子依然没有开始行动呢?
那是因为家长一直在催促,本来孩子安心地玩30分钟,可是一旁家长时不时问“你什么时候结束啊?你快点去写作业啊!”
父母不停在旁边提醒子女,你快点,你快点,你快点。
结果怎么样?本来30分钟,子女可能就玩得尽兴了。
就像电池充电一样,子女快快乐乐玩个30分钟,电充满了,有精力去写作业了。
但是家长一直在旁边打扰,这个电就充得慢了,就充不满了。
尤其是家长越催促,孩子往往就越拖拉。
我记得在咨询中,遇到过一个来访者,是一个七年级的男孩子,他用一个非常准确的词形容了妈妈的唠叨和催促,“我妈就像一个关不掉的闹钟,一直旁边吵个不停。”
为什么还在拖拉,心烦,不愿意写作业?
有个关不掉的闹钟,一直在旁边吵你,你也没有心思干活。
另外,可能有家长会问,我也没有催孩子,甚至安安静静在旁边待了一个小时,孩子早就超时了,为什么孩子依然不去写作业,这该怎么办啊?
这个时候,反而家长要更加注意了,孩子是不是特别焦虑写作业这个事情?
这正是和孩子沟通的好时机,也正是做思想工作的好时机,这一步你做好了,后面孩子就不厌学了。
很多孩子的厌学,就是从家长的这一步沟通没做好开始的。
厌学家庭是怎样沟通的?
家长一看孩子,这都过去一个小时了,孩子依然没写作业,家长就恶狠狠地问孩子“这都过去一个小时了,早就超时了,你怎么还不去写?”
“我不想写,我已经上了五天的学校,我想休息一下。”
“上了五天的学校怎么了?就不用写作业了?我还上了五天的班呢!”
“好了好了,我马上就去了,你不要吵我。”
“我还吵你,你快点写作业,我吵你吗?”
“哎呀,我会做的。”
“什么会做,老师布置的作业,你就应该按时完成。”
……
这样的对话,是不是很熟悉?是不是在家里天天上演?
但是这样的家庭,往往会发展到什么情况?
大家可以参考一下很多家长提出的经典教育问题:
——为什么我打了打了,骂也骂了,可孩子就是不去学习?
这也是一个很神奇的事情,明明没用的办法,家长会用一次又一次。
那有些家长就会问了,那老师你倒是说,什么叫有用的办法啊!
其实很简单,第一步,描述现实,安抚孩子。
“我看一个小时过去了,你也没有开始写作业,是不是写作业这件事,让你感觉很心烦。”
“我不想写,我已经上了五天的学校,我想休息一下。”
第二步,肯定孩子的感受,不要看到孩子不写作业就着急,哪怕他的想法再离谱,也肯定孩子的感受,这样起码孩子是愿意和你沟通的,否则的话,孩子不仅会讨厌学习,还会讨厌家长。
“是的,你不想去写作业,这很正常,你已经上了五天的学,周末特别想休息。”
“对的,妈妈,我感觉老师布置的作业又多又难,我真的一点也不想写。”
“妈妈理解你,确实这么多作业要写,让你感到很烦,是不是?”
“是的,妈妈你能理解,真的太好了。”
第三步,也是最重要的一步,肯定孩子的品质,帮他探索他解决问题的资源。
“你知道吗,妈妈真的很佩服你,这么多这么难的作业,你每周都要写,每周都坚持把作业完成,你真的了不起,你是怎么一直很想放弃的,但是最后坚持下来的?”
这句非常关键,家长千万不要只看到孩子的拖拉,还要看到孩子,即使拖拖拉拉,但还是依然完成了事情。
即使孩子拖拖拉拉,但孩子依然选择完成这个他不想完成的事情!
是不是值得肯定?是不是一个很好的品质?
很多家长问,为什么孩子遇到一点困难就放弃了?为什么孩子遇到事情,不能努力克服困难?
其实这就是迎难而上的品质啊,作业他不想写,但是他依然选择去完成。
最后还有,如果你的孩子,真的不仅仅是写作业拖拉,是做什么都拖拉,就连去玩也拖拉。
那真的要家长注意了,甚至要进行专业的心理咨询了,因为玩是人的天性,就连天性都被压抑了,孩子的心理是有多难受?
我猜很多孩子,不敢玩得痛快,也是和家庭塑造的脚本有关。
每次玩的时候,孩子就有罪恶感,就害怕自己玩会不会被父母训斥,会不会玩得开心了之后,父母就不高兴,这样的脚本让他长大以后,每次一想去玩,就内心打鼓,到底要不要去玩,这就拖拉了起来。
当然,这里也不是说,父母有什么错,而是这样的脚本往往在父母身上也会有所体现。
比如,早年物质条件不好的家庭,父母不得不一刻不停地工作,以养活整个家庭。
而父母的辛苦劳作被子女看在眼里,即使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起来,但是依然影响着子女的想法
——父母这么辛苦的工作,我却在安逸玩乐,这是不是太坏了?不行,我不能安心享乐,我要变得成熟一些,要像个大人一样,承担起父母的责任来。
于是孩子在很小的时候,就得到了一个脚本叫【不要像个小孩】。
有这样脚本的小孩,明明是可以很快乐的场合,但是依然不敢过得太快乐,因为在潜意识里,他已经被种下了“不要快乐”的念头,一旦快乐就会大难临头。

孩子厌学症,学习管心赢!
孩子厌学的原因?只管学习不管心!
孩子厌学的表现?学习困难管心难!
孩子厌学怎么办?学习管心赢蜕变!
孩子厌学要管心,厌学管心不抑郁!
关注管心博士,学做一流家长。三流家长管事,二流家长管人,一流家长管心!管事先管人,管人要管心,管心能管身!
家长要做好管心榜样,找到管心导师,学会用心管孩子,管好孩子心。管心一定要分阶段,千万别跨阶段。根据六段心路历程来划分管心阶段,分的清楚,管的明白。
管心博士会把15年从事管理咨询和心理咨询经验当中,小学、初中、高中和大学阶段不同家庭的家庭管心赢法的管心咨询经验与您分享。